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江华:光伏技术迭代孕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光伏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壮大,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和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并成为“新三样”产品出口的代表。

在制造端,2023年我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各环节的产量基本保持了70%以上的增速。进入2024年第一季度,光伏各环节的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多晶硅产量约52万吨,同比增长92.6%;硅片产量240GW,同比增长108.7%;电池产量约173GW,同比增长64.3%;组件产量138GW,同比增长48.9%。在应用端,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创造了超216GW的历史纪录,到2024年一季度仍然保持增长,实现新增装机45.74GW。 

从产品出口上看,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保持增长,出口总金额484.8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我国光伏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继续走高,分别为14.4GW、13.3GW、62.8GW,同比分别增长13.6%、36.3%、22.6%。

站在碳中和的风口上,光伏行业在过去三年吸引了众多新老玩家的蜂拥扩产,致使市场呈现阶段性供需错配、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态势。

在江华看来,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正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未来,光伏市场将会涌现更多新技术,打破现在的同质化竞争局面。

江华解释:“光伏技术的迭代速度飞快,业内常说‘3年至5年一个大技术迭代,1年至2年一个小技术升级’。2016年至2020年,光伏行业完成了由多晶向单晶、常规铝背场电池向perc电池的转变,目前我们正经历从p型电池向n型电池技术的迭代。可以说,整个光伏技术的迭代会孕育出新的生产力。”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逐渐向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这离不开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也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

对于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江华表示,由于光伏发电逐渐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因此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模式也将随之发生转变,并产生一些新业态。比如,探索煤电-光伏电站资产优化组合机制,实现“煤-光”协同发展;分布式光伏投资商需要向能源运营商进行转变,进一步深化与负荷、储能、充电桩等用户侧能源节点的协同,提升能源精细化预测、调度与控制能力,业务模式向售电服务、负荷聚和服务等方向转型;随着绿电和绿证交易的成熟,光伏电站等绿色资产有望通过市场机制加速变现等。 

江华还称,目前光伏发电实现了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包括海上光伏、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治沙、光伏制氢和制氨等。通过“光伏+”的应用,实现了新融合,激发了新需求,产生了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光伏产业正以创新为核心,以绿色为底色,借助数智化手段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再进阶。

在江华看来,光伏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主要包括绿色化升级和智能化升级。

江华说:“绿色化升级会孕育出一些新的业态,比如光伏组件回收,预计到2030年会产生大规模的退役组件,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另外,通过实施绿证制度、碳足迹管理、建设ESG生态等也可进一步提高光伏产业的绿色含量,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部门近年来相继发布了《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推动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江华表示,智能化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据我们统计,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2016—2023年我国多晶硅、电池和组件的人均产出率相比出现了3—4倍的增长。” 

江华还表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进了光伏与半导体产业、数字化技术发展的耦合。“智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半导体产业做支撑。同时,光伏产业需要数字化转型,包括资产交易数字化转型、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和电站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