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单项计提比例再度提升 科顺股份上市以来首度亏损

受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影响,2023年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37.SZ,以下简称“科顺股份”)出现上市以来首度亏损。

在此背景下,科顺股份应收账款情况愈发受到投资者关注。近期业绩会上,多位投资者就应收账款情况向科顺股份提问,涉及应收账款回收、主要集中于哪些客户以及对经营影响等问题。在此之前,科顺股份房地产客户应收账款比例逐年增长的情况还曾引发监管问询。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度科顺股份计提信用减值与资产减值损失合计8.23亿元,其中坏账损失7.17亿元。同时,针对13家偿债风险较高的客户,科顺股份单项计提坏账准备6.66亿元,计提比例高于部分同业企业。2023年首度亏损后,2024年第一季度科顺股份营收及净利均出现下滑。

首度亏损

近期A股家居建材板块走强背景下,科顺股份股价也出现上涨。5月15日~17日连续3个交易日,科顺股份股票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由此科顺股份在5月17日盘后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与近期股票波动情况不同,科顺股份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并不亮眼。披露信息显示,2023年,科顺股份实现营收79.44 亿元,同比增长3.70%;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下滑289.40%;扣非净利润-4.28亿元,同比下滑1091.66%。2024年第一季度,科顺股份实现营收14.85亿元,同比下滑-20.43%;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下滑9.20%;扣非净利润0.23亿元,同比下滑42.64%。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科顺股份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均亏损,且均为2013年以来首度亏损。

对于亏损原因,科顺股份在年报中指出主要系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所致。2023年度,科顺股份计提信用减值及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为8.23亿元,其中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合计7.62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77.37%,上年同期则为2.24亿元。

进一步看,2023年科顺股份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中,主要为应收账款坏账损失。

“2023年度,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部分地产客户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导致公司部分以前年度形成的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科顺股份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度,公司对这些客户进行应收款项单项计提,或提高其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在此背景下,近期业绩会上多位投资者就应收账款情况向科顺股份提问,涉及应收账款回收难度是否较大以及对经营影响等问题。针对投资者提问,科顺股份在业绩会上回复称未来将坚持应收只减不增底线,积极清减老款,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应收账款单项计提比例增至58%

“请问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集中在哪些客户上?是否存在一些高风险的客户?”近期业绩会上,还有投资者对科顺股份应收账款主要集中在哪些客户表示关注。

对此,科顺股份回复称,公司应收账款客户主要为大型央国企、知名房企、总承包商及工商企业等,公司绝大部分客户的资信情况良好,回款正常,不存在重大的坏账风险。同时针对部分地产客户,公司已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应收坏账风险进行评估测试,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在此之前,科顺股份应收账款情况也曾引发监管问询。2023年5月,深交所对科顺股份问询函中指出,科顺股份对华夏幸福、荣盛发展、佳兆业、中国奥园等96家单位涉及的6.89亿元应收账款按照20%至100%的不同比例计提坏账准备,综合计提比例为44.97%。就相关情况,深交所要求科顺股份说明相关计提比例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2023年度,科顺股份也对部分客户进行了应收款项单项计提,且计提比例有所提升。

披露信息显示,2023年,科顺股份对13家客户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其中3家计提比例为80%,10家计提比例为50%,对13家客户计提坏账准备合计6.66亿元。科顺股份对这13家客户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均为相关公司资金支付困难。

同时,截至2023年年末,科顺股份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3.55亿元,坏账准备金额为7.83亿元,计提比例为57.76%。

对比同业企业,科顺股份对应收账款单项计提比例明显较高。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年末,东方雨虹(002271.SZ)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主要涉及9家客户,合计计提金额约2.23亿元,除对一家客户应收账款单项计提比例为80%外,其余均在50%以下,且多为30%上下;东方雨虹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7.49亿元,坏账准备金额为2.33亿元,计提比例为29.78%。

同期,北新建材(000786.SZ)单项计提坏账准备金额为0.15亿元,计提比例为33.11%,对2家客户应收账款单项计提比例分别为32.72%及38.25%。

除应收账款外,2023年科顺股份研发支出出现上市以来首度下滑,由上年的3.43亿元下降至3.19亿元。

就信用减值计提合理性及研发支出下滑等问题,记者致电致函科顺股份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